“还没找到工作?
别急,NBA那帮人也一样。
本·西蒙斯,上周于湖人训练馆投出了38%的三分,在镜头里其手型好似换了芯,然而对面经理仅仅问了一句:“兄弟,体检表敢不敢写‘心理不再罢工’?”
马利克·比斯利,刚被联盟发布公告宣布“无罪释放”,绿军、太阳、独行侠马上排队约他,这情形就如同被HR拉黑的简历忽然解封,他28岁,上赛季投进300颗三分,身价一夜之间从谷底回升到桌面 。
马克尔·富尔茨,胸廓出口综合征手术的刀口仍在发痒,勇士队便向他抛出一张训练营车票,这位27岁的状元需要先证明,自己的胳膊不会再突然“断电”,罚球动作也不会再像临时下载的驱动那样 。
达里克·怀特黑德21岁,其骨骼强度被黑科技提升了40%,篮网直接让他去发展联盟“回炉”,说白了,就是再摔一次,如果钢板都不会弯曲,就给他返场NBA的号码牌 。
帕蒂·米尔斯、亚历克·伯克斯,两位34岁的老兵,联盟新推出的“老将特例”相当于给老板发放优惠券,签下他们,不会占用工资帽,还能在更衣室里充当领袖角色 。
可米尔斯夜里刷手机,发现夏威夷大学助教的offer在邮箱里,他面临一个抉择,是去教大学生,还是再陪年轻人跑圈?
手指在“接受”按钮上悬了三天。
热闹背后,一句话扎心:能力再强,也得先让体检报告闭嘴。
西蒙斯把年薪从4030万砍到底薪试试?
瞬间抢疯。
富尔茨要是能连打65场,勇士早把训练营合同换成全额保障。
现实情况是,球队心里有着自己的打算,他们觉得,花费几百万去碰运气选一个“可能会受伤报销”的球员,还不如去发展联盟挑选一个22岁、身体素质好、有潜力的新球员 。
比斯利算幸运儿,赌球嫌疑洗掉,市场立刻回温——说明什么?
在NBA,清白比能力更稀缺。
毕竟球迷网,没人想半夜被联盟电话叫醒,说你的主力后卫被终身禁赛。
老将们更尴尬。
三分再准,跑不动侧翼,就是对手点名的靶子。
新规像给一杯温水加颗枸杞,看着补,其实烫不死人。
米尔斯很想去大学,只要穿上西装,立刻就能变成导师;要是留在NBA,那就得接受成为第十人这样的角色,一直挥毛巾直到退役 。
最惨的是夹在中间的托里克雷格和科里约瑟夫,他们是蓝领前锋、第三控卫,在联盟中这类球员一抓一大把。他们34岁了,没有流量,没有梗,没有热搜,甚至连拿底薪都得排队。
在简历中填写了“上赛季三分命中率为36.4%”,HR回复了这样一句话:“我们需要的是能够防守从1号位到5号位球员的人,而不是只能在底角投篮的人。”
所以,自由市场并非斗兽场,它是医院门口的人才市场,在这里,谁先把报告单拍在桌上,谁就能抢到下一个板凳末端 。
给普通人解释一下:不要只晒健身的照片,HR要看的是体检表;不要只吹嘘自己以前多么厉害,要先证明明天不会请假。
NBA这口大锅,煮的都是“即战力”,不是“曾经能飞”。
伤病是一座大山,年龄是一座大山,丑闻是一座大山,在这三座大山面前,再炫目的天赋也得先让路。
能留下来的,不是最强的,是老板觉得“买了不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