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级职业联赛尚未定开赛时间 各俱乐部准入结果仍未出台
中超中甲“组队”踢中乙?落实有难度
3月17日午后球迷网,传闻称中国足协打算让中超和中甲的预备队参加中乙联赛,此消息引起关注。据消息人士透露,类似提议在去年11月足协与各职业俱乐部进行交流时就曾提及。然而,由于牵涉到参赛人员调配、经费支出以及赛事制度、比赛日程、时间规划等诸多具体环节,中国足协至今未能就此达成最终决定。如果足协最后同意中超和中甲的球队派队伍参加下赛季中乙联赛,那么究竟是由俱乐部的预备队、二十三岁以下队伍还是其他某个年龄段的队伍去参赛,这仍然是一个需要各方全面商量的议题。
中超中甲参加中乙
强化低级别联赛品质
有关“中超、中甲俱乐部组建队伍参与下赛季中乙联赛”的建议早已引起多方关注和探讨。足球圈内曾有人提议终止中超预备队联赛,由中超、中甲俱乐部派遣二十三岁以下组别的队伍参加新一届中乙联赛。此外,中国足协不仅在今年十一月,还在去年十二月与中超俱乐部就联赛规则修订问题举行了更为细致的商议。近期有传言称,中国足协或许会维持中超预备队联赛的运营,同时增设中超、中甲、中乙的U23赛事。
各种传闻所述内容不尽相同,但是可以明确的是,中国足协正倾力与各俱乐部合作,旨在建立或改进俱乐部青年队及后备赛事体系,以便让更多无法参与俱乐部顶级联赛的球员得到高水平的实战锻炼,进而增强俱乐部的人才库建设。
中国足协此举意在充分培养并提升俱乐部年轻球员的能力,同时也有一个现实层面的原因,那就是到目前为止,已有十多家不同层级的职业俱乐部明确表示不参加或极有可能不参加下赛季的相应联赛。其中,参赛队伍数已达三十二支的中乙联赛,大约有一半的俱乐部正遭遇生存或发展方面的难题。倘若众多俱乐部弃赛,则被视为职业联赛根基的中乙联赛或将遭遇动荡乃至解体。为维护联赛体系的稳固,中国足协若组织中超、中乙预备队及梯队参与中乙赛事,既可让自家梯队球员获得实战提升,亦可提升低级别联赛的竞技水准,还能为更多俱乐部球员创造更多就业可能,可谓利大于弊。
为梯队完善竞赛杠杆
具体方案落实有难题
一位中乙俱乐部负责人曾透露,倘若中甲俱乐部没有外籍球员,双方实力相当。以2019赛季中甲、中乙联赛的升降级附加赛来看,辽宁队虽然最终战胜了当季中乙联赛南区排名第二的苏州东吴,但这支有着悠久历史的队伍在两回合较量中并未占到任何优势,仅因一个客场进球(双方总比分一比一)才勉强晋级。在足协杯的竞技舞台上,实力较弱的队伍战胜强队的情形时有发生。上海上港队于2018年夺得了中超联赛的冠军,打破了广州恒大多年来的统治地位,这得益于他们从乙级联赛开始时稳步提升、逐步积累的过程。对于来自低级别联赛的队伍而言,取得卓越成就起初看起来十分困难,但只要他们专心致志地努力,实现目标并非没有可能。
中国足协致力于提升职业俱乐部青训体系的竞技水平,这一目标值得肯定,然而具体措施的推行过程中却面临诸多实际障碍。譬如,据17日披露的信息,足协打算让中超和中甲的青年队加入中乙联赛。如果这一安排得以实施,那么赛事能否做到公正竞争的问题就会暴露出来。中国足协目前有明确条例,中乙联赛不允许引进外籍球员,但中超和中甲联赛的外援政策则存在差异。如果中超和中甲的预备队参加中乙联赛并且不使用外援,那么这些俱乐部用于各级别比赛的候选外援数量将大幅减少,甚至无法获得高质量的实战锻炼,这种情况显然不利于俱乐部的竞争发展,也可能损害部分外籍球员的权益。
资金问题不可回避
新赛季建制仍未知
财务困难同样无法绕开,中国足协若批准中超、中甲球队参与中乙赛事,且赛事形式仍为双回合对抗,必将导致各俱乐部面临更沉重的财务压力,并且,各俱乐部对于此类提议的真实立场,足协方面必须通过深入考察来明确,倘若球队只是为了完成参赛任务,那么对下级联赛同样可能造成不良影响。由此或许会引发不公竞争现象。2018年末,中国足协曾推行U23赛事联赛制度,然而踊跃参与其中的俱乐部数量并不多。
据消息,中国足协在农历新年前后多次就职业联赛相关事宜展开专题讨论。但受疫情干扰,现阶段三级职业联赛尚未公布具体开赛日期。至3月17日,新赛季各层级联赛的准入决定仍未公布。日前,一些申报递补升级中乙的俱乐部收到中国足协寄来的补充材料要求。新赛季中乙联赛的参赛队伍数量最终会维持在什么水平尚无定论。中国足协在制定详细计划时,显然也必须顾及各俱乐部实际的准入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