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零零九年五月二十七日欧洲冠军联赛决赛,在罗马奥林匹克体育中心进行,曼联以零比二惨败给巴塞罗那,如同九七年尤文图斯那样,眼睁睁看着欧冠卫冕的希望化为泡影。一九九九年,曼联在巴塞罗那的主场诺坎普球场逆转了拜仁慕尼黑,赢得了欧洲冠军联赛、英格兰超级联赛和英格兰足总杯这三项赛事的冠军,十年之后,巴塞罗那统治了欧洲冠军联赛、西班牙足球甲级联赛和西班牙国王杯,从红魔手中接过了三冠王的历史,也开启了一个全新的足球纪元。
这是一场备受瞩目的较量,不仅涉及两位顶尖球星C罗和梅西的直接对抗,而且两支队伍都处于巅峰状态,胜者将成就三冠王伟业,堪称一场巅峰对决。然而在这场明显倾向于一方的比赛中,红魔队甚至没有任何理由进行抱怨:裁判的判罚存在争议?布萨卡的表现堪称完美。球员阵容存在缺陷?队伍几乎全员健康,同时参与三条战线导致体能消耗严重?巴塞罗那也是三冠王,且国王杯的成色远比曼联的联赛杯更足。
弗格森的保守策略让他付出了代价,他依然采用了在阿森纳半决赛中证明有效的阵型,只是用吉格斯顶替了停赛的弗莱舍,意图是依靠朴智星和鲁尼在两翼的积极拼抢,共同限制亨利和梅西的进攻,但弗格森忽视了,如今的巴萨罗那已经不再是那个青涩的团队,“菜鸟教练”瓜迪奥拉同样没有选择保守,亨利和伊涅斯塔都回归了,锋线上依然是梅西、埃托奥和亨利组成的三叉戟。根据《泰晤士报》的评论,我们所见的两支队伍,一队勇于憧憬胜利,另一队则极度畏惧失败。
开场阶段红队确实占据上风:第2分钟,C罗的任意球远射让巴尔德斯出现失误,朴智星几乎要延续上次对阵阿森纳的势头成为关键人物,不过前曼联队员皮克抢先出脚阻止了必进球。之后C罗还有两次射门尝试,可惜皮球都偏离了目标。第10分钟,右路的埃托奥把握住了曼联的破绽,安德森和卡里克在防守伊涅斯塔时显得不够专注,这使得西班牙中场获得了传球机会,埃托奥接获队友妙传后,迅速冲入禁区,利用精湛技术晃过维迪奇,最终以精准射门攻破了对方球门,皮球直挂近角。这是巴塞罗那整场比赛第一次尝试攻门,却立刻让曼联陷入困境:阿森纳的主教练温格始终觉得,从前半决赛的次回合交锋中,枪手队起初占据上风,最终失利是因为过早失球。如今,曼联队需要偿还这笔账。
这次进球后,比赛态势发生转变,曼联原本的从容变得焦虑不安。赛后弗格森坦言,球队为自己树立了一道难以逾越的障碍。整体来看,巴萨掌控了场面过半时间,达到五成一,但西甲冠军的控球更具决定性意义,特别是在中场的掌控上。瓜迪奥拉也指出,曼联的控球主要局限于维迪奇、费迪南德和卡里克三人之间。换言之,曼联进攻端完全无法创造机会,难怪无论是从左翼调整到右翼的鲁尼,还是下半场替换上特维斯和贝尔巴托夫,合计下来都没有一次让巴尔德斯紧张不已的射门。
十年前的诺坎普神迹,还有半决赛切尔西的挫败,让巴萨在领先一球时不敢有丝毫大意。下半场初,亨利曾有一次绝佳的独闯龙潭机会,哈维在第53分钟罚出的任意球也擦着门框飞出。到第70分钟,哈维再次送出精妙妙传,禁区里仅距1.7米的梅西,竟从费迪南德身边巧妙脱身,以一记力压低射破门,两比零!过去十次交锋,这位球员始终无法敲开英格兰队的球门,小小的个子却改变了比赛的走向。他持续对曼联的后防线形成压力,只是未能转化为实际的得分良机。
缺少谢林汉姆和索尔斯克亚的情况下,曼联仅剩下贝巴,而且特维斯在赛后甚至不愿意乘坐大巴,和大家一同返回曼彻斯特,在比赛的最后阶段,即便他们调整了队形为424,仍旧无法挽救局势。欧足联从1999年的经历中获得了启示,这次直到比赛结束才在冠军奖杯上刻上巴塞罗那的名称,弗格森对此表示祝贺,他坦言球队表现不佳,部分球员也意识到了差距,今天获胜的队伍确实是实力更强的,现在再说什么也已无济于事。
击败当时的巴塞罗那唯有两种途径,要么整体主动回撤,让巴塞罗那眼花缭乱的传球失去作用,然后耐心等待他们犯错,再发动反击;要么全面压上,彻底压制哈维和伊涅斯塔,将巴塞罗那彻底打散成前后两个区域,只能依靠长传进行联系(那时的巴塞罗那还未像2011年那样可怕)。那个赛季成功运用这两种不同战术,并成功阻截了巴塞罗那的,是希丁克的切尔西和波切蒂诺的西班牙人。弗格森治下的曼联完全有能力运用这两种战术。巴萨前10分钟的表现极为糟糕,这足以说明问题,或许是他畏惧心理导致他放弃了这一明显优势,任由哈维、伊涅斯塔掌控球场。这两位关键人物一旦活跃,埃托奥、梅西也随之活跃起来。这两位身材矮小的男子,两位顶尖中场,他们向全世界展示,足球的核心在于技术、灵感和艺术性,其他因素只能算是次要的。恩斯特哈佩尔之夜一年后,他们再次征服欧洲。
圣人也有过失,批评一位获得过三十余次冠军的资深教头策略不当,通常不受欢迎。然而弗格森的失误极为显著,即便没有获得国际足联的执教资格,也能明确指出他错在哪里。有几方面因素干扰了弗格森的判断和安排。曾经战胜过巴萨的赛季半决赛,还有本季同阶段毫不费力地战胜了阿森纳,曼联在过去的25场比赛中保持冠军势头,加上弗格森每逢欧洲赛事决赛总能赢球的特殊运气,这些因素加在一起,或许是他没有特别关注对手阵容明显弱点的理由。
曼联输得非常惨,这绝不是那些亲历过1999年三冠王之夜的球迷所能容忍的。而曼联在战术上完全处于被动,这更是长期关注曼联的球迷难以设想的。这既是因为阵型和人员安排不合理,也是因为对对手的技术实力过分敬畏。弗格森多次提及西班牙德比皇马2 : 6的惨败,其中多少透露出他对技术占优球队的忌惮。对阵开始前,两队均遭遇关键球员损失,他们本就擅长的区域正好是对方损失所在,红魔失去了中场仅存的保护者弗莱彻,而巴萨则在斯坦福桥的较量中折损了左右两翼的防守核心,扬长避短显然是双方教练组战术安排的核心考量,巴萨必须阻止对手利用两翼进行打击,避免让对手从边路将球传入六码区上空,红魔则要破坏巴萨中场的组织流程,通过紧逼防守来瓦解哈维和伊涅斯塔这对进攻与防守的支柱。
曼联中场防守能力不足的情况,可以通过集中精力对付巴萨的两名边路防守球员来改善,这样做也能有效限制巴萨这两名球员的向前插上,减轻梅西在中路活动的压力,一举两得。切尔西在这方面的运用已经提供了很好的范例,梅西在半决赛两回合中很少遇到这种战术的挑战。即便曼联采用这种策略,其风险要高于中场防守球员众多的切尔西,但对弗格森而言,冒险本就是常态。
实际竞争中鲁尼被普约尔死死缠住,只能不断后撤寻找换到右侧的时机才略见机会。曼联在下半场仅有的得分希望,完全依靠他的高空球传中。埃弗拉既没有提供配合,也没有进行协防,朴智星也无法为西尔维尼奥创造太多空间。原本是巴塞罗那防守体系中比较薄弱的一环球迷网,但在比赛进程推进中,这个位置反而变成了他们进攻时锋利的武器。把C罗和吉格斯调到两侧边锋位置,换下鲁尼让两个中锋位置由其他人担任,让贝巴站到最前方去抢夺高空球,这样做效果会不会更好?或者干脆在边锋位置安排纳尼来代替朴智星?虽然回看录像不能完全模拟实际比赛,但至少球队在场上表现得更为主动积极。
这位备受期待的球员开场表现尚可,前二十分钟就尝试了五次进攻,但随后逐渐失去了锐气,似乎无法突破困境,情绪变得低落,在第七十八分钟因侵犯对方球员普约尔而收到黄牌。
那场战役过后,克里斯蒂亚诺·罗纳尔多转投皇家马德里,曼联的整体实力随之显著下滑,而巴塞罗那则强势开启了他们的“梦三时代”。